昨日,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省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陕西省是实施该《规划》的主体区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六市一区。
昨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分别代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签署《协议》后,国家文物局将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陕西省在编制建设规划过程中将围绕华夏文化起源、周、秦、汉、唐和红色文化等,着力打造一批重点文化遗产项目,并纳入陕西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议》明确成立“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共同担任,指导委员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和会商协调重大工作事项,推进相关共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