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8月12日文章,原题:人民币加速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加速上升的势头。11日上海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1美元对人民币6.3895元,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市场方面普遍认为,在贸易顺差扩大的背景下,当局正试图引导人民币升值以控制通胀。
11日人民币收盘价报1美元对人民币6.3945元,这是近年来首次登上6.3元的水平。上周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在6.44元左右徘徊,本周一下子升值了0.7%。自去年6月官方宣布增强汇率弹性以来,人民币升幅累计达6.8%,本周的升势尤为凌厉。
中国人民银行11日上午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991元,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与前一天的中间价(1美元对6.4167元)相比,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市场方面普遍认为,这是当局发出的希望引导人民币升值以应对通胀的信号。
另一方面,人民币循序渐进的升值并没有给出口带来严重影响。10日公布的贸易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贸易顺差约为315亿美元,比上一个月有所增长。容易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纺织和制鞋等行业1至7月份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适应人民币升值的能力已经增强。”
不过,驻上海的外资银行人士指出:“今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并不明朗。快速升值是不可能持久的,很可能会回到以往循序渐进的升值趋势当中。”
《印度时报》网站8月12日报道受西方经济低迷、中国国内通胀不断加剧的影响,中国央行11日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提高。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涨了176个基点,达到创纪录的6.3991元人民币对1美元。央行此次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幅度是9个月来最大的一次。
观察人士说,鉴于全球市场陷入混乱,中国政府一改之前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变化的政策,而选择了大幅调整的做法。
这是担心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贬值的央行在一周内第三次允许人民币升值。在过去一周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了0.75%,而过去6个月的累计下跌幅度为3%。
旨在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报道由于美联储承诺将把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受其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突破6.4。
经济学家说,此次人民币升值正值美元前景趋于疲软之际,因为人们推测美国为了避免经济下滑而将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另外,此次升值还得到了内地贸易顺差的支撑,并且可能有助于中国遏制输入型通胀。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彭文生说:“央行可能会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这样一来,资本流入和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将得到缓解。”
国家发改委周三说,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极大”。而这样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推高农矿产品价格,加剧中国通胀,并导致更多热钱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人民币升值将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彭文生说,由于中国今年仍可能出现贸易顺差,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经济不会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纽约时报》8月11日报道中国央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理局11日上午首次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定在6.4以下。经济学家和交易商将这一新的交易价解读为央行可能愿意容许人民币对美元稍微加速升值的信号。
允许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国遏制通胀,这会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但人民币过于坚挺也会伤及出口并损害中国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就业。同时,人民币汇率持续加速上升可能导致大量投机性资金涌入中国。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或许很快会允许扩大人民币汇率每天围绕中间价的波动范围, 这将使得投机者更加难以借钱来赌人民币升值。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1日报道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无论对金融危机还是对美国制造业衰亡来说,“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都是颇受欢迎的替罪羊。
人民币升值目前显然符合中国的利益。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有理由担心人民币升值的后果。
与2005年至2008年期间的第一轮受到控制的升值不同,目前的“升值”并没有对遏制国内通胀发挥作用。摩根大通公司的数据显示,与一路贬值的美元挂钩意味着,在贸易加权基础上人民币对所有货币都贬值了。由此,中国需要大幅度调整政策,这将意味着输出通胀,也意味着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抛售部分美国国债,从而抵消“量化宽松”的影响。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