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西安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西安分站 >> 本地资讯 >> 西安上半年六区县居民收入首破万元 增长超15%

西安上半年六区县居民收入首破万元 增长超15%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无双 2010年08月03日 09:56:49 打印

导读: 上半年,西安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生产总值1372.44亿元,同比增长16.8%,这一高增速为西安经济交上了一份亮丽的“中考”成绩单,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区县经济继续延续了一季度趋稳回升的态势,对全市经济快速回升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产总值

  雁塔首次突破200亿

  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72.44亿元,同比增长16.8%。从总量看,雁塔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40.35亿元,未央、莲湖、碑林、新城和长安5个区总量超过100亿元。从增速看,高陵、雁塔、灞桥、长安和新城5个区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高陵最高,达29.5%,高于全市12.7个百分点,雁塔和灞桥均以17.4%的增速排第2位。

  关键词:工业增加值

  四区县占全市半壁江山

  上半年,13个区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30亿元,同比增长24.6%。从总量看,未央、莲湖和长安超过50亿元,排区县前三位,高陵以49.88亿元紧排第4位,4个区县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从增速看,长安、高陵、新城和碑林4个区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区县前4位。

  关键词:投资规模

  7区县增速均达30%以上

  上半年,13个区县合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6.84亿元,同比增长29.0%。从投资规模看,雁塔投资规模最大,为379.53亿元,占全市23.8%的比重,未央总量超过200亿元,城三区和长安投资总量均超过百亿元。从增速看,未央、灞桥、周至、阎良、临潼、高陵和碑林增速均达30%以上。

  关键词:消费市场

  莲湖未央首次破百亿

  13个区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86亿元,同比增长18.8%。从总量看,雁塔、碑林、新城、莲湖和未央5个区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莲湖和未央是首次上半年突破百亿元,这5个区占全市比重高达82.4%。从增速看,灞桥、长安、未央和雁塔排区县前三位(未央和雁塔并列第三),增速分别为19.8%、19.5%和19.4%。

  关键词:财政收入

  周至增速最高达到64.8%

  上半年,13个区县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04亿元,同比增长30.5%。从绝对额看,莲湖、碑林和雁塔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分别以10.97亿元、10.60亿元和10.28亿元列三甲。从增速看,周至增速最高,达64.8%;其次是未央,为51.0%;长安和高陵增速也达40%以上。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13区县实际利用2.45亿美元

  上半年,13个区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3.0%。从总量看,城三区和郊三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均超过2000万美元,其中莲湖、碑林和雁塔位居三甲,分别达到4004、3950和3780万美元;长安超过了千万美元,达1157万美元。从增速看,户县、莲湖、阎良、长安、周至、碑林、高陵、蓝田、灞桥和雁塔10个区县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11078元农村居民收入4046元

  全市城镇居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78元,首次突破了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2元,同比增长15.2%。从总量看,有8个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万元,其中碑林、长安、莲湖、新城、未央和灞桥6个区县首次突破万元,排在区县前三位的依然是雁塔、阎良和碑林。从增速看,碑林、长安、雁塔、未央、灞桥、新城和莲湖7个区县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0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0元,同比增长16.4%。从总量看,雁塔、未央和阎良依然排在全市10个涉农区县前3位,其中雁塔首次超过6000元,未央首次超过5000元。从增速看,未央、户县、灞桥、雁塔和阎良5个区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半年全市经济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其中,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上,上半年西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6.84亿元,增长29%,拉动经济增长17.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地铁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二号线全线长轨贯通,铁路北客站等重点工程加快进行。在促进工业快速增长上,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47.76亿元,增长2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3亿元,增长24.6%,工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86亿元,增长18.8%。各区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04亿元,增长30.5%,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57.5%。“四区一港两基地”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走在前列,占全市投资总量32.5%。

  谋定而后动。上半年,我市召开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务虚会,围绕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等16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963.92亿元,增长45%。同时全力推动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

  去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为西安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必将推动西安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对于西安建设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上半年,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西安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西安市情,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研讨,分析了我市优势和差距,初步确定了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设计了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和突破口。目前,有关部门正组织专家开展课题研究,预计年底前完成。

  上半年,大西安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市把编制大西安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举办了大西安发展规划国际论坛,形成了大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上半年我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西安全面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加快制定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支农政策措施,整合涉农资金2.8亿元,重点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启动了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社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我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特色果业、优势畜牧业四大基地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81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

  我市加快推进“千村百镇”整治工作,完成12个小城镇和110个村的综合环境整治。推进城市公交下乡,开通调整农村客运线路21条,通村率达91%。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盛大举行,这将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国家又一大盛事。

  西安世园会各项工程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5.45亿元,累计投资16亿元。目前,道路桥梁、各类管线等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四大标志性建筑、三大服务区和世园村、管理中心等主要建筑已经封顶,10月底将陆续建成,明年4月初试运营。招展工作全面完成,落实室外展园105个,涉及27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预计游客达1200万人次。

  西安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上海世博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等重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世园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球40多个国家、国内30余个城市进行推介。筹备了一批文化演艺活动,世园会期间将举办各类演出活动5000余场次。

  在7月初,启动了世园会倒计时300天,全市上下形成关心世园会、支持世园会、服务世园会、奉献世园会的浓厚氛围。

  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了稳步回升、较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得益于中央、省、市保增长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作用;得益于近年来西安大投入、大建设积累力量的逐步释放;得益于全市各级干部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狠抓落实。

  下半年,西安将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完成今年13.8%的增长目标,确保“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全面实现。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半年,全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扎实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全面完成区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14个部门70家事业单位的调整划转工作。市政务服务中心上半年受理审批事项7437件,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受到中省肯定。

  继续深化国资国企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突出抓好陕鼓集团与上海鼓风机有限公司、国电集团与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12个重大资产重组产业整合项目,全面实施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所属14户企业的改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工作,市场主体数量增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西安制定《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市文化企业达4138户,新增455户,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18.1%。同时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第十四届西洽会、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西洽会签约成果首次突破2000亿,西安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7.43亿美元,增长37.8%。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7.8%

  今年上半年,市委坚定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全市上下保持着政通人和的良好状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坚持分类指导,确定活动主题和载体,保证了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领导科学发展好班子”创建活动,运用年度目标考核结果,对市管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制订《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实施“5211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握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积极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成功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形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深厚氛围。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动态组建率达100%。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廉洁从政行为,重点抓了推动科学发展、扩大内需、节能减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省纪委推行的反腐倡廉“十项制度”,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

上一篇:下跌空间有限 8月钢价或震荡上扬

下一篇:9060.88万吨 河北钢材产量全国居首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