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西安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西安分站 >> 本地资讯 >> 限价措施当头 股市期市承压

限价措施当头 股市期市承压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辑:兰心 2010年11月18日 09:06:26 打印

导读: 分析人士认为,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的稳定价格措施,对前期炒作明显的商品价格将形成明显抑制,对期货市场也将构成短期冲击。对A股来说,本轮行情起于流动性泛滥主导的通胀预期,而限价措施无疑会使涨价因素消失甚至转向,受此影响,短期市场调整格局暂难改变,前期的“涨价概念”股将受到重创。

  分析人士认为,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的稳定价格措施,对前期炒作明显的商品价格将形成明显抑制,对期货市场也将构成短期冲击。对A股来说,本轮行情起于流动性泛滥主导的通胀预期,而限价措施无疑会使涨价因素消失甚至转向,受此影响,短期市场调整格局暂难改变,前期的“涨价概念”股将受到重创。

  商品期货将受短期冲击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务院出台的稳定价格措施,对期货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冲击上,而现货市场尤其是前期被大肆炒作的商品价格将受到明显的抑制。

  从国际经验看,价格稳定措施的出台必然对商品期货市场形成压制。银河期货研究员李志斌指出,除了欧洲债务危机重燃、美元升值、国内政策紧缩等经济因素外,近期美国以及欧盟实施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也是国际商品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7月以来,《多德-弗兰克法案》、《泛欧金融监管法案》等相关监管规则的出台实施,使得商品衍生品交易方式发生变化。尽管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尚需观察,但决定行情发展趋势还是宏观经济、行业基本等因素。不过,在当前“风声鹤唳”的市场环境下,由此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不能忽视。

  招商期货研究所所长黄耀民指出,近日商品市场主要品种纷纷下挫,11月17日更是出现13个品种跌停的暴跌行情,表明市场已对价格管控措施这一利空有所预期和消化。有关措施的出台,使期货市场大涨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但要继续暴跌的概率也不大。接下来,商品期货市场可能出现短线下探,之后将盘整企稳。相对而言,现货市场受到的冲击要更加明显,尤其是前期炒作明显的棉花等品种,政策的出台使现货商对于后市预期更加不明确,若贸易商增加出货,则价格无疑将承受巨大压力。

  A股涨价概念板块承压

  众所周知,9月底启动的反弹行情主要缘于通胀概念的推动。在极端天气频现、美元持续贬值、全球流动泛滥的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7月开始全面大幅上扬,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多个品种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刺激了国庆节后A股资源类板块的率先启动。与此同时,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价格炒作热情高涨。伴随涨价从上游资源品向中游和下游传导,化工、钢铁、食品、医药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相关板块全线反弹。可以说,涨价是本轮上涨的直接推动力。那么,一旦涨价因素消失甚至转向,市场情绪无疑将迅速降温并转至悲观。

  10月CPI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对货币紧缩政策升温的担忧;针对物价的全面上涨,国务院出台了稳定物价的四大措施和24字方针,提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如果说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当前股市产生一定冲击,那么对价格的行政干预则将对市场构成较大杀伤力。毕竟,本轮行情起于价格,而行政干预相较加息对价格的控制更为直接。并且在历史上,限价举措总是带来市场的大跌。

  短期内,物价调控的趋势难以改变,受此影响,前期“以价取胜”的涨价概念股将受到较大冲击,包括有色金属、煤炭、农产品等资源类板块,以及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类板块。当然,从长远来看,物价调控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而经济基本面才是决定A股趋势的最根本要素。与此同时,市场近期的大幅下跌已经反映了一部分限价预期,因此也无需过于悲观。

上一篇:明年实际信贷额不超7万亿

下一篇:新政出 人心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