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浙江农村公路建设的报告(上)
浙江省安吉县杭垓镇的七管村是浙江与安徽交界处的一个僻远小村。2008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便道通到中心村其他的还都是最原始的泥巴路。每逢雨雪天村民就得在泥浆里艰难走路因此高筒雨靴成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2009年这一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近6公里的标准农村联网公路建成通车。这一年这个村所在的竹乡安吉县共竣工了103个农村公路项目新增145.9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几十万祖祖辈辈吃够山高路窄苦头的山区农民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
安吉可谓是近年来浙江省大规模,高标准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2003年以来浙江基于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追求率先在全国打响了一场彻底改变农村道路面貌的攻坚战。七年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316.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2万公里3500万农民兄弟因此受益。浙江最边远的行政村——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村民吴志炉老人在通村公路建成的当天喜不胜喜在村里挂起了一副对联:“公路掘进深山村祖孙感恩共产党。”虽然直白却道出了广大农民兄弟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一把手”的高瞻远瞩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百姓出门难,行路难一直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也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广大农民世代盼望着能有宽阔的公路通到家门口帮助他们走出山门脱贫致富。
人民的期盼既是行动的目标也是工作的动力。为了尽快改变全省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浙江省交通主管部门提出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规划这一规划于2003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农村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突破口正式提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形象地把乡村康庄工程称为农村“全面小康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省长吕祖善高度评价乡村康庄工程是一场涉及全省10万平方公里土地,3.8万个行政村,3500万农民的农村交通革命是浙江交通和农村发展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
浙江省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进行调研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给全省的农村公路建设以最有力的推动。
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得到浙江各市区县的热烈响应。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相应地制定了当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各级财政逐年大幅度增加投入各级党政一把手都把“乡村康庄工程”及紧随其后的“新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从而在全省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
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
农村公路建设尤其得到了直接受益者——全省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
松阳县玉柱镇何庄村在建设通村公路时出现较大资金缺口80岁的老人叶文莲在临终前以微弱的声音嘱咐三个儿子每人拿出500元帮他捐给村里用于村道建设;而远在广西做生意的何士基先后两次共捐了3.2万元。据了解在全省七年间累计300多亿元的总投资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兄弟的自愿捐款。
从2003年乡村康庄工程实施以来泰顺县许多乡镇的返乡务工人员和经商人员纷纷为康庄工程慷慨解囊已累计筹集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不少村民自愿出售家中的牲畜,粮食用以捐款。南山村村委会主任陈书明以个人信誉作担保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垫补资金缺口;而赤坑村村委会主任则无偿献出二亩耕地用以修建通村公路。在积极捐钱捐物的同时浙江广大农民更是踊跃投入义务劳动为早日走上康庄大道也为减轻国家负担尽自己的一份力。近十年来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为修建,扩建通村公路累计有2万人次的村民参加义务修路先后有两任村支书因修路而累倒。
“四个新高”让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迅速改变了浙江农村公路原有的落后面貌造就了浙江农村公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据统计七年间浙江共新增通等级公路行政村16028个新增路面硬化行政村19302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99%公路通畅率98%。凭借316.5亿元的总投资浙江成了全国6个完成投资超百亿元的省份之一浙江最近7年的投资超出过去50多年农村公路投资的总和创造了浙江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速度最快,里程最长,质量最好的“四个新高”。许多主要指标位于全国中上水平其中农村公路在投资补助标准和技术等级等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