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当中国制造航空母舰的消息一次次见诸媒体时,一艘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 “航母”也开始跃然纸上,这就是即将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的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能源开发指导意见。
新年伊始,在陕北及其周边一些地方相继召开的“两会”上,能源“金三角”的概念已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多方期盼:能源“航母”呼之欲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于近几年先后修建水库,拦截了给榆林境内的红碱淖补水的主要河流营盘河、蟒盖兔河,致使红碱淖严重“缩水”;
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利用下游眼巴巴盼望的黄河水搞湿地,想变身“塞上江南”;
鄂尔多斯、榆林和宁东都争相上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导致产业模式趋同、甲醇等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面对这种种各自为政、互相掣肘、恶性竞争的现象,区域内的有识之士早就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能源经济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不同省区的几个地方政府也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而真正使之进入议事日程的,是一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宁夏的一次视察。
2010年2月27日,李克强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宁东、鄂尔多斯、榆林现在看是个金三角,这块区域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很可能成为我们国家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国家全局当中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决策层发出的信号,很快被地方政府捕捉到。
宁东成为能源“金三角”最积极的推动者。2010年9月,宁东专门邀请鄂尔多斯和榆林,举办了“2010中国能源化工 ‘金三角’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官员也应邀出席。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当时名为“鄂尔多斯—榆林—宁东 ‘金三角’”的能源开发指导意见起草工作。10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集“金三角”所涉地市领导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0年11月、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调研组两次到榆林等地调研。调研、起草中,基于多种考量,同样富集资源的延安、陇东也搭上顺风车,“金三角”原来的名字也因此变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
目前,蒙陕甘宁能源 “金三角”能源开发指导意见已基本起草完毕。正常情况下,该指导意见将于今年3月中旬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4月上报国务院。届时,面积34.65万平方公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3,原煤产量占全国1/4,油气当量、天然气产量、火电装机占全国大份额的能源 “金三角”——国家重量级的能源航母作战“路线图”将揭开面纱。
多管齐下:“神马”不是浮云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在起草的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能源开发指导意见,将根据目前 “金三角”区域能源开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其内容拟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了目标定位,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为目标,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将能源化工 “金三角”经济区建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和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从第二到第六部分的内容分别为优化能源布局、加快能源通道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而更让地方政府翘首以待的则是第七部分,因为这部分将提出对“金三角”能源开发的许多优惠政策。
记者在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提纲上看到,政策上的支持可能会包括六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为:
投资政策:拟研究制度差别化产业政策,对“金三角”地区的项目审批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国家将重点审查产业发展和园区发展规划,而将具体的项目审批权适当下放。
产业政策:拟增加资源产地天然气用气指标。
土地政策:拟加大对 “金三角”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
财税政策:拟实施石油、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实行区内中央能源企业所得税属地征收,资源税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定率征收。
金融政策:拟加大对区内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
科技创新政策:拟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支持产业园区技术体系建设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呼吁多年而未果的优惠政策,这次终于可借能源“金三角”之机享受了。
虽然,由于指导意见出台前还要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上述的一些政策或许会打折扣,但种种迹象表明——“神马”不再是浮云,这次的“云朵”会下雨。
“以前批个项目太难了,如榆林要上的五个大型电厂,报批好长时间了,只有一个拿到了路条。如果这次的‘金三角’优惠政策都能落到实处,拿路条就会容易得多!”榆林市发改委规划办副主任马富泉说。
多头博弈:“陕军”能否领先
国家制定能源“金三角”能源开发指导意见的消息一传出,有关地区就开始纷纷炒作“金三角”概念,希望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多戏份。
可以想见,“金三角”区域内各地的竞争将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更加激烈,只不过,原来诸侯经济的无序竞争,将变为在统一目标和政策下的有序竞争。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由榆林和延安两市组成的“陕军”能否领先?
论区位,陕北处于“金三角”核心地带,而且,随着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复线、青银高速公路等几条大动脉的纵横穿越,陕北较之其他地方具有明显的优势。
论资源,榆林已发现的资源有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潜在价值达46万亿元,加上延安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陕北虽然煤炭储量比不上鄂尔多斯,但各种资源组合配置好,总量处于领先位置。
论产业基础,尽管宁东已经被列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鄂尔多斯能源产业势头迅猛,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也已初具规模,陕北已成为中国第一产能地区。
相对于宁东、陇东来说,水资源是陕北的一大短板,但在“金三角”指导意见出台后,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会使陕北未来之渴有效解决。
因此,陕北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志在必得。特别是榆林,不仅提出要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而且雄心勃勃地要成为带动陕甘宁、连接环渤海、辐射大西北的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开发新高地。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决定胜负成败的往往不是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因素,如路径选择、体制机制、人文精神等。
从这个角度上说,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广大群众的创造力等,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还要看到,“金三角”区域内竞争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省区间的竞争,哪个省区能放权、放的权力多大,都直接决定着所辖区域的竞争力。近两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已高度认识到这一点,不仅继续每年召开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还先后专门出台了支持榆林、延安发展的特殊政策。
此外,陕北的文化底蕴也为陕北的引领地位打下基础。鄂尔多斯、宁东甚至陇东,恰恰都是当年陕北人走西口的目的地,都移植了不少陕北文化因子。只要把陕北文化中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历史上曾经群雄逐鹿的“金三角”陕北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多元发展:“三角”自会生金
蒙陕甘宁能源 “金三角”能源开发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会让久盼政策甘霖的地方政府感到滋润。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即将出台的指导意见,是在2009年以来区域振兴规划于中国版图上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而且,单就这个区域,即将出台的还有呼包银榆经济区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经济振兴规划。这些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除了适当的优惠政策,更主要的是为了破除行政壁垒,充分引入竞争与融合的机制,进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给予地方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实验权力。所以,作为地方政府,必须把地方实际与国家的战略意图相结合,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崭新的路径选择谋求更大的发展。
国家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十二五”期间,国家安排能源开发新增量的60%以上集中在“金三角”区域。国家能源局的一位司长在一次小范围座谈会上就说,“十二五”期间国家的重点不是煤化工,地方上应更多地考虑煤炭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这也就意味着,“十二五”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陕北等“金三角”地区要以输出一次性能源为主,资源的开采速度将会不断加快。
当年,陕北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片土地又肩负起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为中国经济不断献出“鲜血”和各种各样的“血制品”。
面对类似局面,有的专家就曾质疑,自上而下的振兴规划除了增加GDP数字、推高财政税收之外,能否激发民间潜力,释放区域内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进而实现民富,并不令人乐观。
鉴于此,陕北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多元发展之路,即在输出一次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第三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逐步摆脱资源依赖的老路,破解资源诅咒的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领能源“金三角”。
否则,当“金三角”之“金”挖掘殆尽,“三角”的价值还有几何?
但愿在百年、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能够看到,虽然地下的矿产已经成为传说,但镶嵌在长城与黄河坐标系上的 “金三角”,依然熠熠生辉。